春耕早抓 心中不慌

——田间地头话春耕

马俊明在搬运青稞种子。本报记者 丁玉梅 摄

本报记者 丁玉梅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暖,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田间地头的积雪开始消融,种植大户马俊明也忙起来了!

“地还没消(消融),先把种子备好。”3月2日一早,泉口镇窑洞庄村的马俊明,拿起扫把收拾院子,他要腾出一块地方来放青稞种子。

干完活后马俊明叫上同村伙伴,开着货车前往门源县汇源种子有限公司,今年他要备6吨青稞种子,这不三月初就急着去购买了。“3月中旬,大家就陆续开始播种了,那时候买种子的人比较多,我怕迟了就买不到了。”马俊明每年要种近46.67公顷的青稞,什么时候买种子,什么时候翻地,自有他的一套做法。

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从春耕开始,虽说门源县的春耕要比其他地方迟,但勤快的农民也早早就加入了春耕备播大军,从种子和肥料的储备,到农机检修,有条不紊地准备好春耕前的一切工作。

“去年秋收后,开始储备种子,到目前已储备青稞籽种85万公斤;油菜籽种12万公斤;燕麦籽种15万公斤。这些种子储备可满足近3万公顷耕地使用。”门源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王菊庆说,因储备种子及时,并且1·08门源地震发生时不在农业生产期,所以对目前的春耕并未造成较大的影响。

走进门源县汇源种子有限公司,只见仓库里的青稞种子,按不同型号摞在一起,购买种子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因着国家给每公斤粮种有1.6元钱补贴,大家购买种子的积极性比较高。

“这两天购买种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门源县汇源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增荣笑着说,来他这里购买的大多是合作社还有种植大户。

“门源县近80%的耕地都是由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购买种子力度比较大。”王菊庆介绍说目前备案的种植合作社将近有56家,托管经营让耕地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

门源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会不会出现较多荒地?

“去年我们调研时发现,除农机无法到达的脑山耕地,当地很少有撂荒地。”王菊庆告诉记者,目前门源县农业生产过程中,全县农作物耕种环节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从播种到收割,机械的加入让群众种起地来事半功倍,让群众少了很多负担。

群众忙起春耕,身为门源县农牧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宋生禄也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跑各个生产资料公司,查看农资储备情况,他还要接待不少群众的来访。

“老宋,你是专业人员,你给我出个主意今年该种什么品种好?”泉口镇种植户刘志福敲开了宋生禄的办公室,进门就向宋生禄讨教到,他去年种的“肚里黄”(青稞品种),产量不是特别好,今年他想换品种,自己没主意,就来找宋生禄了。

遇到这种情况,宋生禄总是很耐心地帮助农户想办法,从事农业生产这么多年,年年跟田地打交道,指导群众种植技术,他成了种植户们最信任的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每年的出苗期到秋收,宋生禄会组织种植户,到田间地头开观摩会。

而这每年的观摩会更是种植户们最为期盼的。新的品种出苗好不好?产量高不高?观摩会上不仅可以听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更能得到不少种植户的经验指导,成了一场种植技术交流大会。

给刘志福看了不同的青稞品种,确定品种后,又讲了一亩地该撒多少斤种子,一番讨论后,刘志福心满意足地走出了办公室。宋生禄又急忙赶往门源县农业成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去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