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江源大地的时代脉搏

——2022年本报“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石成砚

虎跃山河壮,江源日月新。

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的重要开篇,本报记者如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征程,深入基层一线,感受时代脉动,热情讴歌全省发展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坚守岗位、从社区到村庄,从企业到工地,采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聆听劳动者的奋斗足音,反映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策划采写、拍摄制作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高质量新闻作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呈现出虎年春节江源大地上欣欣向荣、风华正茂的动人景象。

贴近群众

寻找虎年新气息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除夕当天,本报记者叩开各地城乡居民群众的家门,与各族群众一同辞旧迎新,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了江源各族儿女欢天喜地迎新年的幸福时刻。

“张阿姨,您看窗花贴这行吗?”“稍微往左一点,红窗花一贴,红灯笼一挂,这年味儿就来了……”1月31日,当本报记者陈曦和张慧慧来到西宁市城北区朝阳街道北川河东路社区路桥公司家属院的张阿姨家中,社区主任张海霞和工作人员正在陪同这位今年77岁的独居老人共度佳节,她们亲手悬挂张贴的节日装扮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和新年的生机,房间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虎年春节是玛多、门源地震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对于两地地震受灾群众而言,这个春天格外令人期待。

除夕当天,本报记者李兴发、丁玉梅分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和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当他们敲开贴有春联的受灾群众家门时,浓浓的年味立即扑面而来。

“玛多地震受灾群众俄智正抓紧拆封囤积的年货,煮花生、炒瓜子、炸麻花……各式各样的零食摆在桌子上,引得正在玩耍的孩子们一拥而上。”

“在皇城乡北山村,柯成虎一家正将手抓牛肉、鱼、饺子一一端上桌,随着一盘盘炒菜出锅,柯家的团圆饭正式开始。”

“因为有党啊,我们的除夕很温馨!”记者丁玉梅报道中柯成虎的这句话成为两地地震受灾群众共同的心声。

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期间,本报融媒体坚持融合创新,突出移动优先,还策划推出《记忆中的年味——炸馍馍》《河湟年味浓》系列、《春节曲艺秀》系列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切实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以声画的独特魅力展现了高原大地上虎年春节的喜庆节日氛围。

下沉基层

描绘幸福新图景

田园牧区,有多少勤劳的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城市乡间,有多少房屋旧貌换新颜;追梦路上,有多少理想在奋斗中成就……新春暖阳下,一派新气象,江源大地迎来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亲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自此班彦村迎来了小康的春天。

腊月十五,虎年新春将至,本报记者罗珺来到班彦村,当地热气腾腾的节日景象在她笔下流利呈现:“宽马路,高牌坊,酩馏酒,远飘香,大红灯笼,高高挂。”听完了班彦村群众展望生活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景,记者罗珺通过报道《奔着好日子,我们干劲儿十足》,向读者描绘了这个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土族村落,不断从总书记的嘱托中汲取奋进力量,村民们共同拼搏奋斗,将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小康图景。

同样作为总书记亲临过的村庄,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长江源村,腊月十八,当本报记者马振东再次踏入这个从屋脊雪山搬迁而来的村落,眼前的变化令他感到欣喜,“笔直的马路和整齐划一的民居干净整洁,新开的餐吧、青年创业街、民族服饰店、新建的村史馆……”记者马振东在报道《谆谆嘱托 犹在耳畔……》中写道:“一个个‘新面孔’无不展示着这座因搬迁而重获新生的村落感党恩、跟党走,奋力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坚定信心。”

过去这一年,高原大地上民生保障更有力,产业发展更高效,基础设施更完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各族儿女生活幸福感越来越足……在千家万户阖家团圆的虎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怀着满腔热忱,脚步不停、笔耕不辍,分赴江源大地四面八方,向读者多角度展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基层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一线

记录奋进新征程

新年新气象,新春新作为。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期间,本报记者深入社区、农户、牧区、厂矿企业、建筑工地、运输班组、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跟随公安、电力、交通、疫情防控等岗位值班人员,通过挖掘报道各行各业一个个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小我”,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路上我省各族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气象、 新面貌。

“在进站口查验双码,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服务台咨询解答,验票进站,为重点旅客做好服务……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车站客运值班员杜长粉从每天早上8时上班至第二天早上8时下班,整整24个小时坚守在车站。从进站口到候车室,他手机微信上每天显示的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本报记者田得乾在报道《探访春运期间的“铁路人”》中写道:“‘客运员工作虽然平凡普通,却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很多人。’杜长粉言语中透露着职业自豪感。”

2月11日,本报记者栾雨嘉在经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羊曲水电站建设基地,在她的笔触下,作为我省清洁能源重大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的羊曲水电站散发出无限的活力:“从无人机中俯瞰,雄鹰翱翔在深山峡谷的天空之上,颜色碧绿的黄河水裹挟着大片碎冰沿着导流洞倾泻而下。此时此刻,虽然雪域静默无言,但悉心聆听,你会听到响彻天际、奔流到海的滔滔水声与施工现场此起彼伏的机械声,无不让人感受到工人们建设水电站所激荡出的热情,也让人感受到,春天里的羊曲在‘沸腾’,春天里的羊曲在‘歌唱’!”

见证江源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昂扬奋进的时代脉动,讴歌赓续传承的伟大事业……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已走向尾声,但本报记者不断提升“四力”、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的生动实践还在继续。

参与“新春走基层”的记者纷纷表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新春走进基层,是一路走、一路感动,也是一路学习、一路收获。梦想召唤,使命催征,他们将用脚步去追寻、用心灵去思考、用真情去融入,继续书写出浸润着老百姓真情实感的人间烟火与生活中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