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化研究“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编制并发布《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等4项行业标准,《青海湖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获国标委批准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加快构建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一芯”是以西宁市为核心,完善省会城市旅游服务要素建设,打造集散中心和门户枢纽;“一环”,是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以青海湖为中心构建环湖精品生态大旅游圈;“多带”是重点打造极具青海特色的生态旅游带,从而明确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
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11家、3A级27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认定公布省级生态旅游景区8家。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格尔木市旱码头·1960旅游休闲街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柴旦星空、祁连天境圣湖营地入选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青海湖旅游大道入选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了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黄河源园区生态自然体验和环境保护教育等生态旅游特许经营试点。
扎实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新增环湖12个观景点并试运营;新设移动厕所21座、固定厕所6座,环湖沿线旅游厕所增至67座;新建停车场18个,环湖停车场达到48个,通信基站达到558个,对照5A级景区标准,排查整治33项问题,停车难、如厕难和通信不畅等问题有效纾解。
围绕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客步道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322万元,实施了12个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39个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为全省400个村(社区)配置文化活动设备,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了发展基础。
聚焦游客多样化需求,建成“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去年全省接待游客447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4%,实现旅游总收入430.64亿元,同比增长196.3%。
(西海全媒体记者 郭红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