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谱写久治幸福生活。
山间云雾缭绕,山下绿草如茵,湖水与山峦相映,体现出久治县良好的生态环境。
青山脚下,久治县宛如点缀在巴颜喀拉山麓的一颗明珠,惹人注目。本版图片均由久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西海全媒体记者 吴予琴

2023年,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紧扣“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和州委“一统领四推进”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久治新篇章。

一组组数据展现出一年来久治县的发展成果。2023年,久治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1.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1.4亿元,同比增长2%;第三产业2.3亿元,同比增长5.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6元,同比增长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78元,同比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3元,同比增长8%。

久治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由县级干部带头推动全县重点项目落地落实。2023年,久治县共计实施项目164项,已开复工160项,开工率97.6%,完工115项,完工率70.12%。

因地制宜

绿色产业行疾步稳

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久治整合1.59亿元资金实施万头牦牛、千只藏羊养殖基地等输出地示范县建设项目13项。736.49万亩草场、20万头牦牛、2万只藏羊和1100吨生牛乳通过有机畜产品认证。“青甘川”三省活畜贸易陆港基地、冷链物流园已主体建成。

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初步建立“四主线、一中心、两基地、三营地、多元素”为框架的生态旅游发展布局,打造了门堂黄河女儿湾、朵赤山牦牛文化公园,年保玉则花海及白玉乡隆格山等特色景点。连续两年获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优秀”县称号。

国之大者 生态保护治理有效

“天赐久治,生态画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对久治生态环境的美誉。久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防治,2023年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饮用水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省控年保湖断面、国控黄河门堂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域内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以上。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人工造林800亩,森林抚育补植补栽3000亩。治理黑土滩1万亩、治理黑土坡2.5万亩、退化草原补播4万亩、鼠害防治17万亩、草原毛虫防治28万亩、森林抚育3000亩、人工乔木造林800亩。

资源禀赋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处青、甘、川三省交汇开放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久治县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下,久治县凭借文化、区位、资源等优势脱颖而出,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久治发挥区位优势,强化建设对外运输通道,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构建“西融东接、节点共享、协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完善县乡镇级节点交通互联互通结构,补齐农村交通短板,推进交通扶贫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深入融合,进一步强化交通服务功能。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态势,久治将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专线、山地户外营地、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房车营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将久治打造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彰显青南高原文化旅游名城,助推久治迈入全域旅游新时代。

共同发力 民生保障持续升温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久治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精准落实民政惠民政策,年内累计为5463人次发放困难群众补助资金2500.82万元、为1042名高龄老人发放补贴144.73万元、为800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73.4万元。

全力实施“1+1+10”教育政策体系,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2022学年至2023学年全州统考中,久治县小升初考试取得全州第一的成绩,中考取得全州第二的成绩。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解决了县域内妇产科无法自主开展手术的问题。此外,自2014年起,对口支援地区上海嘉定区发起“久治光明行”帮扶行动,惠及四千多名眼疾患者。

民族团结

齐心共育新格局

近年来,久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像绿水青山一样亮丽的风景。顺利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初验,年内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个(门堂乡),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县委党校)1个、全州石榴籽家园(南环路社区)1个。

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大力宣传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推进交往交流交融扩广度、拓深度、融感情,不断把对口支援帮扶打造成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民心工程,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广泛开展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完善各族居民就近入学、就医、购物、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使各族居民主动融入社区、融入“城市生活圈”。培育多民族和谐共融的单元、楼院、家庭,引导各族群众“结对子”“手拉手”“同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体验式、融入式的日常生活中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不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条件。

平安建设

百姓安全感满意度提升

一年来,久治县深入贯彻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锚定“一年进步最快、两年成效显现、三年全国上游”总目标,在安全稳定上发力,在基层基础上用力,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行“积分”治理,推动群众参与共治在基层落地开花;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提档升级“1+1+N”十户长品牌,党建引领“十户长”激发治理新动能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聚焦社会安全稳定,健全交界地区维稳协作和县域内防灾减灾“叫醒叫应”机制建立健全,动态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各类应急预案,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建立完善。

聚焦治理信息赋能,填补重点区域监控盲区,全县辖区旅店业、学校、金融场所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聚焦风险隐患化解,依托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参与并处理矛盾纠纷119起,网格法官发挥“3+2”巡回审判,开展诉源治理工作21次。聚焦人民安全指数,依托与青海民族大学校地共建创新性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宣传预防和打击整治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