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示8名大学生拟跨省转学的信息,引发关注。其中,一名清华大学的本科在读学生转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迅速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引发众多网友关于“逆向转学”的讨论。

转学原因究竟是什么

网络流传一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同意学生温某某转学(转入)的公示。

公示显示,2003年出生的温同学,为清华大学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在读学生,因病需就近诊疗和照顾,于2023年10月申请转学至该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

经查,温同学2021年参加高考,高考录取成绩为700分,高于该校2021年在浙江省普通类招生中计算机类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629分),并且符合该校计算机类报考的选考科目条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校确实针对温同学的转入进行了公示。

工作人员称,温同学要转入的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面试小组对其进行了面试,其心理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成绩符合要求,学院还专门召开了会议,通过之后上报到了学校。

据透露:“学籍系统里还没有他的名字,估计可能得下学期了,目前还没进来。”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教委官网公示的8名大学生拟跨省转学的信息显示,1人为转入、7人为转出,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8名学生转出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均高于转入学校的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分数差值最大者为159分,分数差值最小者为2分。

这份拟跨省转学信息公示中,大多是北京本地学校的学生向其他省份转学,且有从清华大学转入双非院校者,这才引发了众多网友对于“逆向转学”的讨论。

什么情况下能“跨省转学”

5日,记者联系了公示里提到的多所院校,有学校表示,一些学生因为身体原因需要转学,也不排除学生对环境及专业的再选择。

此前已有过高校学生“跨省转校”。2023年7月,北京市就曾公示过9名大学生申请转校的情况。北京市教委曾对此回应,学生一般应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不鼓励跨省转校。但本专科学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可申请转学。

一位高校老师表示:“有些父母陪读,有些离家乡近,学生转回本省,或者是身体问题休学了几年,都有原因和特殊情况。”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阙明坤表示,国家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支持高校学生“跨省转学”。他说:“大学生跨省转学,属于大学生正常的、合法的教育选择权的权益范畴之一。如果他有正当、合理的要求,国家从政策上是保障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如果入学后发现有某种疾病、缺陷、或者确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允许申请转学。全国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关于转学的具体管理办法。”

上述《规定》中明确了六种不得转学的情形,其中包括“由低分转向高分专业”“无正当转学理由”等情形。

对于一些观点认为,由“高分转向低分专业”是“逆向转学”,多位教育专家并不认同。阙明坤表示,给予学生合乎情理的选择权利,同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阙明坤认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样性、选择性,要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一个高等教育群体中,个体差异非常大,只要符合规定,我们应该予以合理的保障。要看其程序是否合乎规定,例如,是否有过公示,如果符合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逆向”这个方向是怎么确定——从学校角度确定,还是从个体学生角度确定?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选择一个适合他的方向,就不是逆向,就是正向。“我们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学籍管理上,应该放开更宽的路径,这是我们培养杰出人才,可以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据《成都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