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四季更替。每个季节到来时,人们都会用不同的仪式来迎接。在我的记忆里,立冬仪式与温暖有关。

小时候,每年立冬之前,母亲都会把家里的棉被统统拆洗,然后絮上新棉花,做好一床床厚厚的过冬棉被,选一个晴好的日子,把所有的棉被都晒在院子里。北方的深秋已是满目萧瑟,院子里的树也落光了叶子。花花绿绿的棉被一晒出来,立即让灰扑扑的农家小院有了活力。以前做被子一般用花被面,红花绿叶显得特别鲜艳喜庆,被子上的花朵大多是牡丹花,硕大的牡丹花给寂寥的季节增添了不少温暖。冬天有一床温暖的被子,我就觉得无比安心。

我和母亲负责晒被子,父亲和哥哥则负责盘炉子。父亲每年都会选择立冬这天盘炉子,特别有仪式感。立冬时,天还不算太冷,炉子盘好后,放个十天半月就要生炉火了。盘炉子是个技术活,手艺好的人盘的炉子火旺,不容易灭,还省煤。父亲的手艺不错,他让哥哥给他打下手。父亲负责盘,哥哥给他递砖和泥。我觉得“盘”这个词用得特别好,人怀着温暖的憧憬把炉子一层层垒起来,把冬天的计划和安排也融入炉子之中。这样的炉子盘起来之后,就像是工匠的作品一样,是带着温度的。

父亲盘炉子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总是喜滋滋的,他说话的语气也温和了许多。他跟哥哥说:“今年你个子长了不少,力气比去年大了。”父子俩有说有笑,配合默契。我蹲在一旁看着,说:“爸,冬天咱们可以在火炉上烤红薯、烤花生,一边吃好吃的一边聊天,想想都觉得美呢!”父亲不抬头,忙着手里的活儿说:“今年的炉子盘得好,煤也好,炉火肯定烧得旺旺的。”我兴奋地说:“咱们还要在炉火上炖肉吃!”哥哥说:“馋丫头,就知道吃!”我们都哈哈地笑起来。

说到吃,我们每年立冬这天都要吃饺子,大白菜馅的饺子最好吃。母亲忙着和面、拌馅,满屋子弥漫着香味,惹得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待母亲这边一切准备就绪,父亲的火炉也盘好了。母亲就会大声招呼我们:“大家快去洗手,准备包饺子!”

然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包饺子。母亲擀饺子皮,我们三个包,记得父亲包得飞快,哥哥笨手笨脚,半天也包不了一个,我包得特别仔细,每一个饺子都力求包得好看。母亲夸我干活讲究,长大嫁人了过起日子来也是好手,我羞得脸都红了。

说说笑笑间,饺子包好了,母亲去煮饺子,我准备碗筷。很快,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餐桌。立冬这天吃一顿饺子,冬天多冷都会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

温暖的立冬仪式,带给我美好的憧憬,也带给我面对冬天的勇气和力量。有了这样的仪式,何愁冬天不与温暖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