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 文/图
10月8日9时,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亭里,陆续有居民过来投放垃圾。一旁,物业公司的两名督导员依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指示牌引导居民应该如何分类投放,每类指示牌上贴心地标注了该种类垃圾包含哪些物品。
小区物业公司经理顾锡蓉说,2020年小区开始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21年小区正式开始生活垃圾“强制干湿分离”,如今,垃圾分类早已走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居民主动分类生活垃圾
采访时,恰好是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时间段。小区常住户陈女士先将手中的厨余垃圾袋解开,将垃圾倒入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内,然后又将手里的垃圾袋扔进了属于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内。
“以前不懂怎么分,后来社区、物业经常举办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现在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基本难不倒我了。”陈女士表示,从为难到熟练,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她的生活新习惯。
过了9时30分,便是小区的非集中投放生活垃圾时段。此时,物业人员会把一些垃圾桶移到小区1号楼西北角处的误时投放点,剩下的则全部移到集中收集点上。误时投放点是有居民错过了集中投放时间,则可以到这里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从顾锡蓉的讲述中得知,最初,小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很困难。“我们小区住着1000多人,之前每个单元楼门口放了六七个垃圾桶,后来垃圾桶统一归置到了一个地方,很多人不习惯,没有一个居民愿意主动分类。”顾锡蓉说,在这种情况下,就得靠物业人员来分。此外每天到了投放时间,街道和社区、城管生活垃圾分类办的工作人员也会在投放点上督导大家分类,几年下来,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亭旁,摆放着一个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回收箱分别设置了纸类回收、纺织品回收、塑料回收、金属回收、玻璃回收和有害垃圾回收。
“我家里有一大堆旧衣服没处扔,我看这上面有纺织品回收,这个怎么操作?”“师傅我教你……投递的废品都有对应的价格,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环保金可以直接在微信钱包里提现。”身着黄色马甲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荣瑞兰正站在回收箱前教一位居民用手机操作精准投放可回收物。顾锡蓉介绍,目前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在小区的回收量达到95%。
各类垃圾实现分类处置
正如小区常住户陈女士以及物业公司经理顾锡蓉所说,在小区里,垃圾分类已经逐渐变成了居民的生活新习惯。《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后,对于居民前期分类投放的各类生活垃圾,城西区是如何具体处理的呢?
“各回各‘家’。”面对记者的提问,跟随记者一同走访小区的城西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张钰昕形象地回答。用她的话说,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后面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更为重要,环环相扣。“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垃圾类别不同,它们收集、运输、处理的地点和方式也不同。”张钰昕说。
张钰昕指着小区入口处设置的垃圾分类信息公示牌说,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是由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收运,最终会运到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让垃圾“变废为能”。可回收物,也包含小区居民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里投放的垃圾以及有害垃圾都是由与城西区合作的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运至城西区绿色垃圾分拣中心后,可回收物会运输到再生资源公司回收处理。有害垃圾收集暂存到达一定量后,会交由省外的专业处理公司无害化处理。
破解垃圾混装混运
每日13时许,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负责收运厨余垃圾的工作人员都会开车准时出现在各自负责的线路上(黄河路-新宁路、新宁路-文汇路、文汇路-靖康路),他们要收运沿线的示范小区、公共机构、农贸市场内产生的厨余垃圾,16时30分收车。还有一趟车的收运时间是9时开始,到11时30分收车。
“我们现在是保证对城西区重点区域厨余垃圾的清运,像52个示范小区,5个市、区级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48个公共机构,13个农贸市场,15所小学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普通小区的物业公司只要电话预约,我们都会上门收运。但目前普通小区不像示范小区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抓得那么紧,厨余垃圾分出率不高,混装混运情况还是有。”张钰昕说。
张钰昕表示,目前小区居民投放的75%以上的生活垃圾均为其他垃圾。以前,城西区对小区物业公司没有垃圾分类运输要求时,垃圾桶混用情况很普遍。每次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去收运其他垃圾时,大街上摆放着各种颜色的垃圾桶。“蓝桶里装的其他垃圾,绿桶里也装的其他垃圾,这使居民误解,他们分类投放的垃圾,我们没有做到分类运输。”张钰昕说。
针对这一情况,今年9月起,中心工作人员针对其他垃圾在收运期间采取了“不分类不清运”方式。也就是中心工作人员收运其他垃圾时,只收运黑色垃圾桶内的垃圾,不收运其他颜色垃圾桶内的垃圾。“这项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但我们顶住压力将这一措施落实了,现在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张钰昕说。
西宁市首座
绿色垃圾分拣中心投用
位于城西区彭家寨镇张家湾村水槽沟的城西区绿色分拣中心目前是西宁市首座绿色垃圾分拣中心。
分拣中心一层车间,是纸类和金属类的打包区域。放眼望去,车间地上散落着各类纸张、纸盒等,此时,工人们正分散在不同区间忙着分拣纸类。张钰昕介绍,这些收集过来的纸类要分拣打包成块料。二层车间是纺织品和玻璃打包区域。在车间里,工人们正通过铲车、传输带对各类纺织品归类,然后打包到黄色布袋子里,与纸类一样,等累积到一定量后,再销售到下游再生资源公司进入不同的回收利用渠道。
此外,在一层车间有害垃圾分区的垃圾桶内,放着一些废旧电池和药盒,等累积到一定量后,它们会交由省外的专业处理公司无害化处理。
分拣中心内还建有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在这里,可以让大家看到,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正视垃圾处理问题,践行垃圾分类、推动环境保护、共享城市之美。”张钰昕介绍,垃圾分拣中心从4月底建成运行截至目前,共处置可回收物约800吨。它填补了城西区可回收物的末端处置空白,形成了可回收物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置闭合链条。
张钰昕表示,按照西宁市统一安排部署,城西区将逐步扩大辖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范围和示范小区的范围,逐步做到示范全覆盖。“希望通过一批示范片区和示范小区的打造,能将城西区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闭合链日趋完善,从而推动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为西宁市创建‘无废城市’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