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其中,6月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省(区、市)6月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区域性高温比常年早了16天

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的2.2天多了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天至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是5月28日至6月5日、6月6日至12日、6月14日至17日、6月21日至30日。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云南巧家(44.4℃)和元谋(43℃)、北京汤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个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5月28日至6月5日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

6月华北多地频现极端高温

6月,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高温日数为9.8天,较常年同期多了5.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北京高温日数(1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6月14日至17日和6月21日至30日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地区。6月14日至17日,华北地区有4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35℃及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其中40℃以上1.7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2亿人。6月21日至30日,我国出现今年第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为今年以来最强。华北地区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41.8℃)、天津大港(41.8℃)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有124个国家站超过40℃。6月22日至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3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城区高温时长超过40小时,6月22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41.1℃。

近10年来(2014至2023年),华北地区共发生10次区域高温过程。从多个指标综合来看,今年6月21日至30日的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极端性是近10年来6月最强。

华北黄淮还将迎持续高温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7月5日至8日,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7月6日至9日,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7月至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新一轮暴雨来袭

多地加强防汛抢险救灾

中央气象台7月3日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山东、陕西、四川等地遭受新一轮强降雨,局地有暴雨、大暴雨。多地降雨叠加,致灾风险高,各部门迅速响应,积极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低槽切变线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日以来陕西省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关中南部山区、陕南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陕西省气象台3日9时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安康北部县区、汉中南部县区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预计部分地区未来仍将出现持续强降雨。

3日,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从2日8时到3日8时,四川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川西高原北部降阵雨或雷雨,其中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遂宁、资阳6市和马尔康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据山东省气象部门预计,在此次天气过程中,山东省强降雨主要集中在3日白天至夜间。其中,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和日照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针对新一轮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风险加大,多地多部门持续加强雨情汛情和地质灾害监测,提醒群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