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6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青海这十年”玉树藏族自治州专场新闻发布会,玉树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年来的创新变革和非凡成就。

灾后重建累计完成投资447.54亿元

玉树“4·14”地震灾后重建开创了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灾行动和重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47.54亿元,共有1248个重建项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国家力量的强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成为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的生动实践。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实施了总投资35亿元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支持领域逐年扩展。特别是中央东西部对口帮扶机制建立以来,北京市累计投资帮扶资金55.1亿元,多领域落实项目962个,成为玉树发展的重要支撑。

1.8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

玉树州1.8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户均年收益2.16万元,近31万人享受到生态补偿,吃上生态饭。

隆宝黑颈鹤增加到200多只、斑头雁增加到1万多只、可可西里藏羚羊增加到7万多只、野牦牛恢复到5000多头、藏野驴恢复到8000多头,雪豹增长到1000只。

草原植被覆盖率增长到62.24%,荒漠减少185.31平方公里,新增造林面积92.8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7%。境内河流年均水流量增至297亿立方米,多种高原“旗舰物种”种群明显增多,绝迹数十年的水獭、荒漠猫等濒危动物频现。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1.1亿元

同十年前相比,玉树州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1.1亿元,增长30.6%;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5921.56万元,增长3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亿元,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94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9523元,增长12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763元,增长305.1%。

建成合作化组织206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8个,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5个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22个,建成有机畜牧业基地1346万亩,“玉树牦牛”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

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品牌效应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平均增长20%。

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举全州之力脱贫攻坚,实现6个深度贫困市县摘帽、104个深度贫困村退出、12.98万贫困人口脱贫,三江源地区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6%,形成“名校托管”和“教育产业园区”办学模式,高考升本率达到27.02%,异地就读学生累计1.4万人,近四年“民考民”高考成绩居全省六州前列。

实施总投资5.18亿元的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地方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困扰农牧民的包虫病、结核病历史性地得到遏制。

城乡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

玉树巴塘机场建成通航,成为省内增幅最高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7万人次。共玉高速建成通车,乡村道路通畅率100%,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8万公里。

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玉树不再遥远。国家电网覆盖34个乡镇149个村,用电人口覆盖率80%以上,结束了玉树无大电网的历史,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3个省级特色小镇,2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即将建设完成,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户户有安全用水,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

12.98万贫困人口脱贫

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6.8亿元,实现6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04个深度贫困村退出、12.9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到户产业强劲带动增收。

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10594元,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集体年收益5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21%,10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