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文化”概念是在21世纪由青海学术界正式提出的,通过十多年的学术研究及文化活动,对这一文化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昆仑意象源于古老的昆仑神话,弥散于中华文化的天文、地文、人文的方方面面,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价值观和社会秩序、伦理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政治理念、民族精神、文化艺术和人文生活。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仑文化具有四个鲜明的特性,即国家性、神圣性、源头性、现代性。“昆仑”是中华民族的原乡、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原点、文化叙述的关键词、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当代文化承前启后的优质资源,也是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文化依据。

进入21世纪后,青海学者在昆仑神话基础上首倡“昆仑文化”,我们认为昆仑山在中华文化史上代表着国家政治、国家主权等国家整体形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涉及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国家版图和政治秩序、伦理观念等意义,因此要在中华文明史语境中观照昆仑文化的研究与传承。青海作为昆仑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和核心传承区之一,十多年来重点研究了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及其地方文化的关系,并从河源昆仑、西王母国传说、神话传说遗存、民俗文化存留、先秦民族迁徙等方面梳理昆仑神话文化与青海高原的主要关系,进而概括提炼青海昆仑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多元一体特征。

在2012年召开的全省文化发展改革大会上,青海省委、省政府对青海文化明确定位:“青海文化是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于此先后,我们开展了十多年的昆仑文化学术研究活动和相关主题的文化实践,获取了很多学术成果和建设经验。特别是在2023年,青海省率先提出建设“昆仑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并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青海的昆仑文化研究建设进入了国家层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并带动了兄弟省区的昆仑文化发展。

未来建设青海昆仑国家文化公园,要坚持“五个度”,即国家文化的高度、文化叙事的品度、多元一体的器度、讲好故事的暖度、文化惠民的热度。

(作者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