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盐业茶卡制盐分公司采盐船。
青海盐业茶卡制盐分公司数字化制盐工厂数字化包装中。本报记者 张鹏 摄

本报记者 芈 峤 贾 泓 张 鹏

平静的湖面,清晰倒映着蓝天、白云、山峦,无数红裙点缀其中,宛如神来之笔的泼墨画作;当夜幕降临,浩瀚的银河下,星空与湖面融为一体,当站在湖面上,宛如站在宇宙星际间,梦幻且迷离……进入夏季,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当目睹此情此景,我们都会笃定地认为,这就是茶卡盐湖的最高“颜值”。

其实,在茶卡盐湖论“颜值”不如论“盐值”!

因为,在茶卡盐湖高“颜值”的背后是青海上下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推动产业“四地”建设、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以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决心、举措,锻造出的茶卡高“盐值”。而正是有了这“盐值”,赋予了青海及海西州讲好“盐业故事”的决心,引来了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迅速集聚的流量,增添了乌兰县及全域百姓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当前,青海迎来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青海省属国企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茶卡盐湖主要开发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数字发展为引领,在保护中开发、在循环中利用,多栖挺进,全面发力,实现了茶卡盐湖的数智化发展新进程。

今天,在青海、在海西、在乌兰、在茶卡,最为传统的产业已不再“传统”,最高的“颜值”却因“盐值”而闪耀!

数智工厂——从传统开采到智慧加工的转变

追溯茶卡盐湖景区叫响全国的历程,会发现,“流量”集聚迅速“出圈”的背后是一个传统制盐企业抓住机遇、协同发展的尝试与挑战。

当一个有着3000多年开采历史的传统食盐生产基地,因大量游客的猛然到访,被迫转型成为了景区。为了游客的安全,为了食盐生产的正常进行,产区与景区划分区域,产区生产人员转型服务景区,制盐厂房再造提质升级……一次游人不经意的“闯入”,让一个历史悠久的食盐生产企业从传统生产中开启了变革。

“游客突然井喷,所需工作人员只能从生产区抽调,‘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工作人员80%都是从青海盐业茶卡制盐分公司转型过来的。”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说。

厂房迁移、人员减少、产区划分,猝不及防的变革让一个伴随新中国成立的老盐场发生了改变,同时,全国盐业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变”成为企业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外因倒逼发展,内因催人奋进。在西部矿业集团的统筹、规划下,企业主动变革,数字赋能,成功打造了青海最大的数字制盐生产基地。”青海盐业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韩文学说。

今天,走进青海盐业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一幅智能化生产画面映入眼帘。

供料、破碎、洗盐、烘干、仓储……在这间全新的智能工厂,实现了数字化生产、可视化操控。数智赋能,让这家传统制盐企业不再“传统”。

6月11日,我们看到,在企业中控室智慧大屏上生产数据实时跳动更新、生产设备自动运转……中控室操作员在屏幕上轻点鼠标,对各生产点位发号施令,雪白的食盐在生产线上不断穿梭。

“2023年底,企业再建年产10万吨食用盐生产线,将原有的平袋包装线整体淘汰更换为更加先进的设备,立袋生产线装箱系统全部采用ABB蜘蛛手,率先采用正反手包装机,同时,全数控生产线,让产品品质安全可控。”韩文学介绍,食用盐产能提升100%,食用盐生产成本较改造前下降300元/吨,为推动打造百万吨食用盐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夏季来临,茶卡盐湖的旅游旺季再次到来,青海盐业公司部分员工又去旁边的景区支援服务。面对年产8500吨的生产量,企业并不慌张,数智化发展让这个青海制盐企业“老大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数智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地前行

正如网民所说,如果说阿勒泰是篇动人的散文,那么茶卡盐湖就是首深情的情诗!

茶卡盐湖令人向往,更值得期待!但是,回首2014年,一个传统工业企业面对猝不及防涌入的游客的欣喜与无措,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当时进出景区只有一条路,基础设施薄弱,游客食宿都无法解决。那段时间,处理下湖的一次性鞋套都让我们手忙脚乱。”由于一个工业生产区突然转变“身份”变景区,此时此刻,很多老员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感慨颇多。

大自然壮阔的景致能给人直击心灵的震撼,但是糟糕的设施体验必定让美景大打折扣!

为此,如何让所有向往“茶卡盐湖·天空之镜”的人,在来到乌兰县后能大概率地感受到茶卡的高“颜值”?

答案必须是:美景因智慧而美丽!

随着茶卡“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流量的暴增,想要“流量”变“留量”需要优质的服务、舒适的体验,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这其中,还得以科技助推。

青海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海清学介绍,自2016年茶卡盐湖景区打造以来,景区根据游客反馈和实际情况不断升级改造景区,直至今年6月,全新改版的景区,将小火车线路从之前的单线改为环线,并增设27处主题拍摄道具。新建6大主题火车站点,对原有固定式卫生间进行提升改造,新增遮阳避雨设施,给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游览环境。

不仅如此,最让人震惊的是西矿集团在乌兰县的全力助推下为景区植入“数字基因”,可谓,后来者居上在全省数字化景区建设中走在了前列,成为了典型。

在景区智慧中心,通过数字“大脑”,实现集约规划、集成运行、流程管控。能实时监测景区人流量,随时对小火车运行、停车场运行、票务管理等进行调度把控。另外,通过数字化管控完成了整个景区的监控系统管理、播音系统管理、人流密度管理、游客安防管理等职能。

“一张数字‘网’,一个智慧‘脑’实现景区运营数据采集、汇总、清洗和加工利用的核心作用。”青海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海清学说。

6月23日上午11时,景区智慧中心大屏上实时更新着当日进入景区、驶离景区、各停车场在停车辆数,入园车辆数猛然攀升后的红色预警引起了值班员杨征的注意,随即,拨通停车场工作人员的电话:“C区车场车辆较少,请安排人员合理疏导缩短车辆停放时间,保证车辆有序通行,避免交通拥堵和人车交汇……”

科技助推发展,数字赋能未来。景区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游客流量、景区承载力以及各景点受欢迎程度等关键因素进行实时预测,合理调度人员、设备和资源,确保游客能够在最佳时间欣赏到茶卡盐湖的美景。同时,智慧中心通过数据及时采集与分析,还承担着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与景区业务管理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等紧密合作,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高效协同,全面掌握景区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景区安全、稳定、高效运营。

茶卡盐湖高“颜值”在数智赋能下极具“盐值”,美景更加深入人心!

数智探索——因地制宜锻造盐产业新质生产力

7月1日,乌兰县茶卡镇茶卡村村民曹彦虎大清早就在自家民宿——“莫凡意净”忙活起来,给泳池换水、更新花卉、联系当天客人预定的旅拍……“茶卡盐湖景区的火爆为我们村带来了流量,也让我接触到了外界新事务,我家的民宿对标外地大品牌建设装修,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政府组织的外出培训,让我学会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平台算力将酒店精准推销给目标客户。现在,一年盈收60万元不是问题。”曹彦虎的生意经,瞄准两个字“高端”。

在茶卡村,借助茶卡盐湖景区的流量红利,全村209户经营民宿208家。同时,差异化打造让民宿各具特色,再借助线上营销,村民实现在家坐等顾客来。

当然,在乌兰除了群众的数智探索,青海盐业公司也在加大数字化发展,除了数字化工厂,大青盐还在触网发展,青海盐业公司立足消费者,紧跟各平台机制,打造电商渠道、内容传播双矩阵,在天猫、抖音等平台食盐类目稳居第一,使得电商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2023年由青海省商务厅提名为“青海省第一电商品牌”。

同时,通过运用数字化集成ERP系统,完成传统业务链条与供销模式的转型升级。

韩文学说:“目前企业省内外‘5+1’云仓已设立,最大日处理单量提高至10万单,在保障订单发货及时性的同时缩短了下单到收货时间,大幅提升了电商业务各环节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当然,“泼天富贵”在数智化的助推下还惠及“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2024年“五一”假期试运营期间,景区接待游客8.47万人,单日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成为青海人气最旺的景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的“茶卡盐湖的小火车五一都加班了”话题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并通过短视频算法“出圈”网红文旅天地,“茶卡盐湖”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17.1亿次,“茶卡盐湖天空之镜”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9亿次。

资源优势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底气,但是如何让资源开发绿色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离不开科技的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在青海,从乌兰县起步,以数智赋能,正在锻造青海高“盐值”,助推青海资源、产业、技术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今天,当青海传统大青盐遇到新质生产力,当昆仑山下的内陆县域遇到盐业发展新机遇,当青海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成为民与企积极参与的共识,青海盐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