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成
1980年4月,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托隆都村的阿哈特拉山山顶发现了一片青铜时代卡约文化墓地,共清理青铜时代墓葬217座,出土文物万件以上,这件大角盘羊纹彩陶罐就是其中之一。彩陶罐高13.2厘米,口径14.1厘米,腹径17.8厘米,底径6.5厘米,为泥质红陶。器表下腹部以上涂有一层红褐色陶衣,陶衣上绘黑彩。口沿内侧绘有一圈折线纹,颈部绘有一圈平行双线纹,内填连续“人”字纹,上腹部绘有两组立姿大角盘羊纹,一组三只,形态逼真,形象生动。两组大角盘羊纹间以“田”字纹隔开,“田”字纹亦有两组,一组三个,其中一组“田”字纹中间的一个为“田”字变形纹。该件彩陶罐的双耳从口沿处延伸至颈部,双耳外侧绘有鱼形“田”字变形纹。根据发掘资料,这种大口双耳罐出土时罐内多盛有兽骨,少数还放有粮食,因此它主要是用来盛肉类食物的。
古代青海等地生活着羌人,《说文》解释:“羌,西方牧羊人也。”羌字从羊,是由“羊”“人”两部分组成。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也是远古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阿哈特拉山墓地发现了大量羊角作为随葬品放置在馆板上和二层台上,以作为财富的象征。羊是如此重要,当时的陶工在制造彩陶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羊的信仰、风俗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这件大盘羊角纹彩陶罐体现了先人的羊崇拜。
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土过有羊图案和造型的文物。羊崇拜图的彩绘最早出现在甘肃出土的彩陶罐上。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红山大坪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发现了造型精美绝伦的折线圆点双耳彩陶壶,腹部绘盘羊角图案,清晰细致。在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玉器羊图形和彩陶罐上的羊图形。在湖南宁乡县出土有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上有盘羊头图案。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龙柱型器,又称羊角龙柱;晋铜兽面,又称羊角兽;通天神树,又称羊角神树。
如今,在四川的羌族服饰上经常能见到盘羊图形装饰,京剧、川剧、傩戏等戏曲演出服装上仍有许多盘羊图案。在成语典故里,与羊有关的就有近百条,如爱礼存羊、亡羊补牢、担酒牵羊等。三羊开泰、吉祥如意等祝福用语也广为流传。中国的羊文化从远古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