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趣垂钓,振兴路上好风景

乡趣垂钓。本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祁晓翠 摄

本报记者 陈 俊 通讯员 祁晓翠

初夏时节,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白家村休闲垂钓园内,垂钓室外的粼粼波光与蓝天白云相映,垂钓者列坐一排,手握钓竿、调鱼漂、挂饵料,静心等待起竿瞬间的那份喜悦。

“快看,鱼儿咬钩啦,赶紧收杆……”提杆、抄网、捞鱼一气呵成,平静清澈的水面上划出道道涟漪,一条肥大的鱼儿被来自西宁的垂钓爱好者李军收入囊中。

“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钓友在这边钓鱼,就带着家人开车过来了。今天不仅体验了钓鱼的乐趣,还领略了古驿平安乡村田园风光,品尝到美味的柴火鸡等美食,真是不虚此行。”李军说。

随着天气转热,平安街道白家村垂钓园成了平安区及周边地区钓鱼爱好者打卡的好去处,每到节假日,垂钓园内游客络绎不绝,室内外钓位爆满,乡村垂钓旅游成为平安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白家村垂钓园负责人贺全福说:“这里距离市区近,不少上班族和游客,在周末或闲暇时候愿意来休闲垂钓。水域内有草鱼、鲤鱼等多个品种的生态养殖,垂钓场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实现了四季营业,旺季月营业额能达到70万元左右,纯利润约8万元。”贺全福正说着,就有顾客打来电话预定钓位。

这个“四季生金”的垂钓园是怎么建起来的?其背后又有怎样产业兴旺“秘诀”?

白家村党支部书记贾永宁介绍,原来这里是一片闲置的河滩地,临近水源,还是建设用地,村“两委”琢磨着利用这片土地激活壮大村集体经济。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23年平安区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效”行动,探索推进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村集体发展实体产业,为白家村带来了产业发展的“东风”。

“既要有经济效益,还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在党群大会上,有党员提议建一个垂钓馆。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周边没有大型垂钓场,尤其是室内垂钓在平安还没有正规场所,我们村水质良好,交通便利,发展垂钓经济可行。”白家村党支部书记贾永宁说。

经过不断讨论,村“两委”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休闲垂钓园。方案形成后,白家村党支部积极申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多方努力下,垂钓园项目被列为平安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2024年,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加上地方配套,总投资1173万元、占地20亩(约1.34公顷)、由室内室外两部分组成、且内设5个垂钓池、160余个垂钓位的垂钓园如期建成投运,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停车场、休息区等。

垂钓园建成后对外承包,白家村村集体年收益租金65万元,吸纳周边村民就业20余人。纷至沓来的游客带火了乡村旅游、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促进了“农体文商旅”发展,为白家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我在垂钓园负责放鱼、喂鱼,每月有3000元工资,还能顾上家里的活儿,我觉得很满意。”村民陈福学说,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村民在村庄周边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再是难事。

“垂钓园开业后人气很旺,我们通过举办垂钓大赛等活动打出名片,吸引周边地区游客,采摘园、柴火鸡、牛头宴等农家乐和餐饮也被带动起来,初步形成了多业态的乡村旅游小片区。”平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阿庆瑛介绍。

在联农带农作用发挥下,白家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村民就业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目前,白家村全新产业链“蓝图”又出炉——谋划在垂钓园开发特色餐饮、打造水上乐园、搭建露营基地、发展庭院经济等项目,推动形成集垂钓、观光、娱乐、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让更多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据介绍,近年来,平安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文旅资源,把白家村休闲垂钓园项目与邻近的沈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有机融合,探索“党建+N”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提供农耕文化体验服务,打造出白沈沟农事文化体验新标地。

壮大、培优、育强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有效构架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行动中,平安区以为民初心书写出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暖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