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33版:青海·非凡十年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果洛:潮涌浪高天地阔 乘风借力奋楫行

雪峰耸立、山脉交错、河流纵横、湖泊繁多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作为三江源、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地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果洛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立州、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高地的果洛篇章。

紧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聚焦基础短板,坚持民生保障……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果洛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变革。

西海全媒体记者 周建萍

从严治党 筑牢党风廉政防线

上下齐心、同频共振。果洛州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从严治党责任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党委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主动做好请示报告,民主集中制有效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严肃规范,各级班子建设全面加强。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执行有力,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加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政治生态越发清正、清明。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严厉整治“四风”,扎实开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全力减轻基层负担,全州上下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加大对纪检监察工作支持力度,全面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建设,创建“一县一品牌”,“三公”经费连年下降。

勠力前行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一组组数据展现发展成果。十年来,果洛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6.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1.5亿元,年均增长4.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24.6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0.57亿元,累计完成额538.66亿元,年均增长9.42%。

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4218元增加到2021年的23766元,年均增长5.37%。全州农牧业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16亿元,年均增长4.3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6435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44元,年均增长10.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6585元增加到2021年的39919元,年均增长9.18%。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3101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76元。

国之大者 生态保护治理有效

这十年,圆满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累计投资达35亿元,工程质量和效益评估连续七年位列青海省第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标准组织实施退化草原专项保护修复、有害生物防控、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全州森林、林草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13.4%、62%;湿地面积保有量1214.12万亩;退化草地治理率达到52.77%,其中黑土滩治理区植被盖度由20%增加到85%以上;三江源地区年平均出境水量增加59亿立方米,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大力开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14个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位居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仅占全省2%。通过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清四乱”、路域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力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州,境内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不断净化、美化。国土绿化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如期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并正式设园,全州94%的天然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全面完成“三线一单”划定工作。“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见效,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林草长”制试点工作。认真落实生态保护绩效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资金、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奖政策的导向效应日益凸显,全州共设立各类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10717个,累计发放草原生态效益补奖资金22.5亿元,农牧民年人均增收2900元。

高歌猛进 项目投资补齐短板

实施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涵盖领域之广均创历史新高!

十年来,果洛州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主抓手,聚力补齐基础短板,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能源信息建设飞跃发展。

十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66亿元,其中投资157.05亿元,着力实施城乡道路、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功能和品位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以“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为目标,投资13.7亿元建设7个高原美丽城镇、99个高原美丽乡村,农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玛沁机场如期建成通航,陆续开通西宁、拉萨、成都、西安、上海航线。花久、共玉高速和大班、达玉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果洛不通高速的历史,实现了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的目标。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公里,客运通乡、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95%,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投资25.5亿元全面建成果洛大电网联网工程,投资40.6亿元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延伸工程,全州动力电通乡率和通村率分别达到100%、87.77%,实现了国家大电网覆盖全州的历史性突破。

凝心聚力 众志成城护家园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疗卫生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志愿服务,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网。

玛多“5·22”地震发生后,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救援队伍闻讯而动,以“青海速度”高效完成伤员救治、群众安置、应急保通、次生灾害防范等工作,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造了地震烈度强、范围广、零死亡、少伤亡的奇迹。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科学指挥下,顺利完成农牧民B、C级住房维修加固13911户,2933名学生、322名教师得到妥善安置,并如期实现秋季开学,891名考生在全国首个“帐篷考场”顺利完成高考,城乡水电暖、医疗等事关民生的设施设备短时间恢复正常。迅即开展玛多“5·22”地震抗震救灾感恩教育,进一步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知恩感恩报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幸福答卷 民生保障持续升温

每年将83%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这是果洛州保障民生发展的有力举措。

十年来,果洛州实施教育“八大工程”,累计投入27.4亿元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全州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投资1.7亿元整体新建州职业技术学校,投资1.5亿元的果洛中学建成使用,为州内牧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各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师资数量较2011年底增长了145%,构建了较完备的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通过实施医疗卫生“五大工程”,累计投资9.39亿元,基本完成了州县公立医院硬件达标任务。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速实施,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总量较2011年末增涨了45.3%。在全省率先建成藏医药服务联盟,覆盖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远程诊疗和影像服务范围持续扩大。

文体事业蒸蒸日上。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累计投资5.39亿元大幅改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条件,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70%以上。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实施非遗文化代表性名录226个,明确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个,组建各类非遗传习基地76个。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6亿元,50.9万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受益。住房饮水持续改善。通过实施游牧民定居、城镇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累计建成牧民定居住房和易地扶贫搬迁住房1097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及住房条件改善47998套、棚户区改造9967套、老旧小区改造2442套。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州14万农牧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

初心所向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十年来,果洛州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以“九抓九促”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凸显了诸多特色亮点,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扎实基础。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7万人,全州6个贫困县摘帽、74个贫困村出列,实现贫困人口全面“清零”,消除了绝对贫困。

始终把保护生态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注重挖掘生态潜力和绿色价值,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特色资源开发、民族手工业、商贸住宿服务、光伏扶贫、旅游等产业,带动13898户47262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建档立卡搬迁户年户均增收2986元,人均增收878元,增幅达79%。认真落实三江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安排贫困户从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行绩效考核,促进群众增收。

采取多种手段搭建产销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强力推介青海源羚、果洛金粿、班玛藏雪茶、青海五三六九等企业产品,玛沁县有机蕨麻、甘德和久治县牦牛肉、班玛藏雪茶、玛多藏羊、达日藏香等品牌不断叫响,果洛特色产品的知晓率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共同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瞄准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区域需搬迁的贫困人口,先后投资20.36亿元对8550户、32261人实施搬迁。

积极探索服务方式,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6600万元,按照“一室多能、综合利用”的原则,在50户以上的3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八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特别是在贫困群众住房资金、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设施配备等方面精心谋划、全力投入,高质量、高水准打造了玛沁县久美家园、甘德县德尔文小区、班玛县采青小区等一批精品小区,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

乡村振兴 拓宽牧民小康路

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果洛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

近年来,果洛州聚焦调结构、创品牌、促增长,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整合资金6.25亿元,实施高原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建成生态农牧业产业基地213个,全州农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8%,当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和“果”字品牌,果洛州三江源有机产业园区和各县产业园区全面建成投运,矿泉水、藏雪茶、农畜产品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塑造,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8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9亿元。

同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州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持续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结合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工作,在二、三产业融合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培育肉食、奶制品和土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在县乡形成了品牌辐射和拉动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 进步之花更加鲜艳

长期以来, “团结就会进步”已经成为果洛州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在这片7.6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在20余万果洛各族儿女的共同参与下,“民族团结”已经成为果洛草原的最美底色。

果洛州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把创建作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和方式,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今,果洛州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使全州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所有县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果洛各族人民在雪域草原融洽相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使得民族团结的汩汩清泉在果洛大地流淌,派生出盎然生机和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