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4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特刊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果洛 守护河源好风光

果洛岗龙黄河湾。
牧区孩子用上了现代化教育设备。
黄河源头百鸟竞飞。
果洛机场。
上海援建果洛州文化体育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西海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

生态环境日益趋好,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事业普惠群众……站在新的起点,果洛藏族自治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肩负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责任,奋力走向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 保护

守护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初夏,黄河源区的果洛州玛多县一派生机:草原返青,野鸟嬉戏,藏野驴、藏原羚嬉戏奔跑,站在“万里黄河第一桥”上,放眼望去,一河清水流向草原深处。

“扎陵湖扩容了,尤其到夏天,天光水色,分外壮观。”玛多县干部韩常鹏不时指向宽阔的水面说,湖水增多了,湖边的植被长高了,草地变绿了。

因工作需要,韩常鹏每个季度都要前往扎陵湖去采水样。去的次数多了,韩常鹏发现扎陵湖边的水鸟多了,成群的野生动物重回草原,黄河源头生机勃勃。

黄河源头的水流量增大,与近两年的降雨天气确有关系,但韩常鹏看来,根本在于果洛州委州政府坚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如今,黄河源头的牧民各个都是生态保护者,他们主动减少牲畜,主动保护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相比以前,曾经的黑土滩披上绿衣,牧民由草原的使用者变为保护者。

玛沁县当洛乡高寒缺氧,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这里的黄河水清澈见底,源流而下,著名的柯曲河、当曲等河流,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现在,乡上的环境好多了,一路走来,马路两边干干净净,再也看不到一刮风满大街垃圾到处跑的情景。”当洛乡查雀干麻村牧民阿什杰说,随着当洛乡全域无垃圾工作的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居民环保意识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当洛乡的变化是果洛州实施全域无垃圾的一个缩影。当洛乡乡长孔令鹏坦言,生态管护员既是环境整治的“主力军”,更是环境保护的“宣传员”,他们深入牧户家中,用接地气的话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主动占领环保理念宣传“新阵地”,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黄河穿果洛州全境而过,沿岸的所见所闻,让人感受到果洛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人不负青山的源头实践,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加快建设美丽果洛的步伐。

生态是果洛的一张金名片。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果洛州将生态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守护绿山清水,换来的是金山银山,换来的是广大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1年,果洛州完成国土绿化1.76万公顷,草原植被覆盖度达62%。四级河湖长、林草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全州环境空气优良率位居全省第二,境内黄河、长江流域地表水二类水质和各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黄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一类,连续两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民生 福祉

牧民群众乐享民生暖阳

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着眼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实事工程按期完成。近年来,果洛州着力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乐享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配备标准塑胶跑道的风雨操场、红白相间的教学楼、综合办公楼……这所坐落于高原上的小学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

穿过校园,走进手工室,孩子们交流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里,可以学手工制作、钢琴、绘画,还可以跟老师一起组装机器人。”说起学校的兴趣班,五年级(2)班的卓玛一脸兴奋。

刚过去的2021年,果洛州紧紧抓住全州教育发展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得到提升。全州教育系统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教育民生难题有效破解,教育质量稳中有进,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全州教育事业在重重考验中取得良好成绩。在往年投资实施的基础上,2021年投资1.97亿元重点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和教师周转房等基础设施项目,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进一步美化优化。

近年来,果洛州大力度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为广大中小学生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持续不断增加资金、师资和其他教育资源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

“眼前的两栋大楼是新建成的影像医技楼和急救中心楼……”走进果洛州人民医院的大门,院综合办的负责人指着眼前两座崭新的楼房向记者介绍。

而就在几年前,果洛州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还较为落后。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孙金峤说,早些年,重症监护室里就摆了一张床、一个氧气瓶,一台监护仪,遇到突发事件很难为患者提供健全的医疗服务。2019年,通过多方努力,医院筹建了专业化改造的急救中心,并先后组建心电中心、胸痛中心、病理科、皮肤科、ICU、肛肠门诊6个新学科,开展了18项新技术服务,给广大牧区群众带来了福音。

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人才队伍的完备,带动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在果洛州人民医院普内科病房,记者见到了不久前接受肝包虫手术的患者多杰。多杰说,现在医保报销有新政策,不用愁医疗费了,手术也顺利,很开心。

看病报销是农牧民最切实的获得感。目前,果洛州已建立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保为辅、先住院后结算、垫付直报、各种补助为补充的立体化医疗保障体系;从“普惠”到“特惠”的医疗保障网,牧民群众看得起病的愿望已变成现实。

近年来,果洛州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切实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果洛州已建成两个以医疗集团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和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5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势资源互补。

交通 建设

打通农畜产品 外销之路

如今,果洛州已实现高速公路网,除了域内六县全部互连、周边三省七个州出口互通的“二纵三横四连一通”的高速公路网体系得以完善,160多个行政村也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域农村路网体系得以形成。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尖木村是一个纯牧业村,由于交通不便,以前村里合作社生产的酸奶、酥油等农畜产品销不到省外,随着高速公路修到县上,合作社的产品远销省内外。

便捷的交通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尖木村村民门穷开着一家零售店,他说,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不仅自家的农畜产品能销到省外,也方便了群众从省外购进各种特产。

高速公路通了,航班通了,果洛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发生质的转变。牧民扎西才让说,没有通航前,每次去西宁都是长途跋涉。有时候还会遇到雨雪天,滞留在路上。现在不同了,乘坐飞机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到西宁了。

2016年,果洛机场建成投运,开通了西宁、拉萨、成都、上海多条航线。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使果洛拥有了2小时县乡间通达、4小时州县间通达、6小时州与州通达、8小时远域省市通达的交通经济圈。

随着陆空一体交通网络的建成,果洛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得到良好发展,激活了各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果洛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2021-2025)》出台以来,截至目前,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03亿元,增长4.4%,出栏各类牲畜35.33万头(只),出栏率28.64%,牛奶和肉类产量分别为2.9万吨、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97%和8.72%。

在推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果洛州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中把握优势,找准坐标,以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为主线,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持续巩固生态畜牧业主导地位,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高原有机生态畜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生态畜牧业特色产业化步子更加稳健,产业促进增收富民的作用日趋明显。目前,已建成205个产业化基地,县、乡、村覆盖面均达100%,全州有34个合作社列入省级试点社,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加强特色产品品牌打造,着力打好“高原牌”“有机牌”“绿色牌”,果洛州积极扶持引导企业创建和培育特色农畜产品“果字号”品牌,打造拳头产品,全州现有地理标志产品5个,有机认证企业6家40多个产品,有机认证区域达161万公顷,果洛正在成为全省有机农畜产品认证种类最多、区域最广、规模最大的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脱贫 攻坚

上海筑梦雪域高原

2019年7月,在决战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阶段,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正式入青,开启了承载荣耀与梦想的三年奋斗征程。

三年来,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持续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农牧民文体服务设施配套条件,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一大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甘德县江千乡恰曲纳村为示范点进行乡村振兴模式探索,开展一年一县一示范村创建。

果洛州全力构建高原特色产业链,立项建设农牧产品交易大厅、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养殖厂房等一批产业项目,引进技术打造标准化高原羊肚菌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软硬件同步配套提升农牧产品检疫监测能力。积极探索消费协作新路径,组建沪果消费协作产业发展公益联盟,打通产品在流通环节的难点和堵点,推动果洛绿色有机畜牧产品全面进入上海市场,2021年在沪销售额超1.2亿元。

创新智力帮扶模式,果洛州首次实施组团式教育卫生专家三年期援青,立足岗位,带队伍,建制度;谋划并实施智力帮扶系列行动计划,设立专项柔性引进一大批果洛急需的省内外高层次人才,以项目支持方式面向社会招聘有资质的医务、教师人员220人,极大缓解了果洛基层教师、医生紧缺问题。

努力拓宽教育帮扶,新建一批教师周转房、寄宿制学校宿舍和幼儿园,配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每年为30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初高中生发放学习生活费补贴。构建“上海-西宁-果洛”三级渐进式教师培训体系,提升“上海果洛职教联盟”功能,推动教育人才梯队逐步成型。

倾情打造医疗卫生新亮点,每年在果洛六县建设一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配全医疗设备,配齐医护人员。以医疗信息化为突破口,创造全国综合医改典型经验,沪果医疗资源实现共享,远程阅片、远程诊断等成为常态,实现县域就医率90%以上。全力参与果洛州医共体建设,以援青专家为院长的州人民医院首次通过三级医院的初评。近三年组织100多名上海知名专家赴果洛开展巡回医疗,公益卫生项目深入民心。

创建交流交往交融经典品牌,组织果洛优秀青少年赴上海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阳光科技行”夏令营等系列手拉手活动。沪果联手创编演出以《从黄河到长江》为代表的精品文艺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全面参与青洽会的策展、布展和招商工作,每年组织岗位面向果洛开展招聘活动。主动对接公益基金,公开募集资金实施一大批“小而美”的项目。组织援青干部全面参与玛多“5·22”地震救援和重建工作,筹集救灾物资,倡议捐资捐物、协调救灾物资,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扎根果洛高原以来,上海市援青干部致力于完善协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工作方式,全面参与玛多“5·22”震后重建,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智力支援、文化教育、交往交流交融等领域发挥上海优势、挖掘果洛潜能,不断夯实共建共赢基础,助推果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果洛州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