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小绿以成大美

——玉树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现场见闻

索道运输工程材料。本报记者 罗丹 摄

本报记者 罗 丹

5月24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南部山区,放眼望去,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花灌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苗木间纵横的黑色灌溉管道若隐若现……

这是玉树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进行的第三个年头。“我们在南北山区总共新建了620公顷水源涵养林,用33.8千米的主管和200千米的支管编织出了灌溉总面积达1240公顷的水利灌溉管网。”玉树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廖德刚说。

长江自源头流出,在玉树境内形成万里奔腾规模,这一段被称为通天河,其集水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是长江源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玉树市南北山区则是玉树市境内通天河支流巴塘河、扎曲河重要水源涵养区。

“早些年,由于干旱、过度放牧及人为因素,局部地区的生态遭到一定破坏。州、市开展过一些造林工程,但因未配备灌溉管网,干旱季节无法进行灌溉,涵养林的成活率不太理想。”廖德刚说。

沿南山山路而行,只见山坡、草坪、绿树如画册般铺叠开来,问林哪得绿如茵,唯有初心付青山。廖德刚说:“这个项目是玉树市开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22715万元,既想修复前期未成活的林地,也想建设新的水源涵养林,并配备相应灌溉设施。从规划到落地,得到了州、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倾注了很多心血。”

三分种,七分养。项目2021年4月开工,同年5月水源涵养林建成,栽植苗木约206万余株。在海拔3700米左右的地方,苗木的成活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两年来我们不间断进行苗木冬春灌养护、实地统计成活率、补植补栽,再养护、再统计……目前已经完成全部补植补栽任务,今年7月水源涵养林工程就可以竣工验收!”廖德刚激动地说。

青山历历,甘苦谁知,绿色蝶变的不只南山,还有北山。北山片区山势险峻,海拔较高的地段均为风化岩地带,地质条件复杂。灌溉设备主要是超长钢管,若修直路上山,坡度过大、危险性高;若修盘山路上山,成本高,而且北山片区属于环境敏感区,极容易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因此如何运输工程材料成为影响北山片区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

“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为了确保工程工期,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北山生态环境破坏,最后决定对北山德宁格至结古寺前端5公里灌溉工程采用货物索道运送工程材料。”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桂金涛说。

在北山片区,远远就能看见一道又一道“银丝”架在空中,而黑色超长钢管正“坐缆车”缓缓“划”过。一根根长钢管连接成了33.8千米水利灌溉主管网,其主干管全长约7.9千米,起于国庆水库下游左岸预留闸室,终于扎西科自来水厂南侧。南山片区干管,全长12.4千米,主干管和南山片区干管计划今年6月投入试运行。北山片区干管,全长13.5千米,因山势陡峭原因,计划今年10月完工投入试运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今的玉树市南北片区“绿颜”常驻,每年可涵养水源约114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量约23536吨,每年植物净生产力约5139吨,氧气净释放量约6112吨。

玉树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的完成,进一步加强了巴塘河流域内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和固碳制氧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流域污染物拦截功能,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是玉树市扛起保护生态使命担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成绩,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廖德刚表示,将继续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努力擦亮“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