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新闻 PDF 上一版

电站里的奋斗印记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电投集团青海光伏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秀岚

本报记者 董 慧

和庞秀岚打过交道的人谈起她,都会用到“女强人、拼、工作狂人、气场强大”这样的词汇。的确,在以男性为主的工程建设领域,她毫不逊色,展现出敢于管控的魄力和能力。

“让148种光伏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对比,总装机容量143兆瓦,由6个试验区和2个测试平台组成,设备囊括了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商的组件、逆变器等,涵盖国内外多种最先进的技术……”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观光塔上,庞秀岚向来访的客人熟练地介绍着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的概况。作为此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她对这座全球最复杂的光伏电站了如指掌。

2016年,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共和县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建成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2018年6月在实证基地建成了我国首个涵盖所有主流光伏与储能技术路线的“国家光伏发电试验测试基地配套20兆瓦储能电站项目”。

“实证基地和水光互补就像庞总从小养大的孩子,是她的心血。”曾与庞秀岚共事的青海黄河新能源维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玉泰感叹道。事实上,作为中国的机电专家、光伏发电领域的知名学者,正是在庞秀岚的主导下,公司开展了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弥补了国内外水光互补发电研究的空白。

光伏电站星罗棋布,其检查维护保养,是一项巨大挑战,传统的靠人工检查维护的方式,显然无法胜任。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呢?

庞秀岚冥思苦想,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最终,由她主导研究利用5G无线通信、蓝牙等通讯技术,将智能手持终端、手机App软件、智能巡检无人机与系统无缝融合,实现了光伏电站的集中控制、远程诊断、实时维护。

在大胆探索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中,庞秀岚遇到的难题数不胜数,但她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技术方案、技术报告30多项,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拥有国家专利16项,每一项获奖的科研成果都向人们展示着庞秀岚独特的魅力。

而在接触光伏发电之前,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庞秀岚就和“电”有了不解之缘。

1988年,庞秀岚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先后参与、负责、主持省内外20多个水电站、30多个光伏电站、10多个风电站的项目建设工作。

2010年,在光伏产业的第二次建设热潮下,庞秀岚作为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开发的领军人物,大胆探索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模式,大力组织光伏发电设计优化与科技创新工作,引领光伏发电行业技术飞速发展。

一个又一个的电站,留下了奋斗者们的印记。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适逢电站调试期,庞秀岚在厂房一待就是一个通宵,与参建各方分析解决问题,攻克技术难题。又有多少岁月,庞秀岚往返于多个项目工地之间,协调解决电站并网发电前的大小事宜,有时候经常半夜还蹲在工地仔细检查、探讨交流。

在这些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发展基础差的地方,在庞秀岚和电站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又一座电站拔地而起。

庞秀岚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深夜,万籁俱寂时,庞秀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二三十份图纸、资料堆放得满桌都是……

这样的场景,在庞秀岚看来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不是在梳理工程项目的机电安装、调试情况,就是在审查各种施工技术方案,还经常和现场施工建设管理人员交流项目建设、试验情况。

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破,一项项新的纪录被刷新,一座座电站如期投产发电……庞秀岚为了黄河上游的山山水水,为了母亲河养育的一方百姓,从风华正茂到春华秋实,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