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耀增
倾心倾力奉献山东力量,大爱无疆装扮海北山川。
山东与海北虽远隔万水千山,但对口支援红线把双方紧紧相连。
十年来,山东累计落实援助资金18.0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72个。援建资金按照“资源集聚、资金整合、政策集成”的要求,80%的援建资金投向基层、80%的援建资金投向民生,有效促进了海北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海北所需、山东所能”的郑重承诺。
十年来,山东先后选派的四批119名援青干部、498名人才,怀着对高原人民的深情厚谊,秉承“缺氧不缺精神,高原更高标准”的援青精神,对海北州倾情奉献,展开了全方位支援,为推进“一优两高”和“五个海北”建设贡献了援青最大力量。
十年来,山东统筹用好社会和企业两种力量,不断拓展帮扶工作的广度深度,累计捐款捐物2.51亿元,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参与支持对口支援工作的良好局面。
聚焦短板弱项,
助推海北打赢脱贫攻坚战
山东把助力海北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对口援建的首要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从资金、项目、就业等多方面综合发力、多管齐下,打出一套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群众致富的“组合拳”。
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旱台村浩门河边的门源县冷水鱼育苗基地是山东援建项目,于2018年8月建成,2019年11月23日,该基地举行了鱼苗签约发售仪式,首批62万尾虹鳟鱼苗顺利上市。
门源县冷水鱼项目由山东援青干部牵线搭桥,依托上海海洋大学的技术支撑,借鉴西藏、新疆冷水鱼养殖经验,2017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2月试运营,2019年11月首次对外销售鱼苗。目前,基地繁育冷水鱼苗达180万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