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禄(右一)和同事检测农户的牛奶。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晓军 摄
祁玉梅查看农户春耕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西海全媒体记者 郭红霞

3月15日,《人民日报》10版“声音”栏目刊发青海省委书记陈刚的署名文章《调查研究要摸透民心民意》,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响应,表示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全力走好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眼下正值青海高原大地春耕备耕期,身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西宁市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祁玉梅,奔赴在多巴镇、拦隆口镇、李家山镇的田间地头,为农民实地讲解鲜食蚕豆的种植方法,并了解当下群众备耕的进展。

“陈刚书记的文章让我切实感受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不仅要为农民传授好种植技术,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田,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农民朋友在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在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科技创新、助力湟中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祁玉梅说,目前,湟中区正在打造“青蚕21号”鲜食蚕豆“一村一品”示范种植区,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她将通过实地去看、去听、去问、去体验、去感悟,帮广大种植户开拓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为全力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湟源县每个部门、每名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在湟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农户家的牛奶。“这是我们上门到农户家拿来的新鲜牛奶,主要检测牛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牛奶出现异常,会第一时间上门告知农户,禁止农户将牛奶投放市场,并再次检测。”湟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谈明禄说,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产品,是他们的责任,只有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驻村第一书记,这个身份无疑是党员干部距离农村群众最近的职务之一。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驻麻其村第一书记赵剑东正在向村民面对面宣讲今年的惠农政策。

“平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欢迎来找我。”赵剑东每到村庄,都会用质朴的青海方言和乡亲们沟通交流。赵剑东说,身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就要和群众同吃同住,切身感受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更好、更快地帮村民解难题、解民忧,才能带着乡亲们把产业发展好。

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没有作秀,只有用情、用心。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副乡长党联荣走进大浪村,与牧户代表坐在一起,对核心区搬迁户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作了探讨交流。为了帮农牧民解决难题,党联荣广泛征求群众民生心愿,积极询问牧户群众家中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并一一记录形成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懂民心、知民忧、解民难、纾民困。

“陈刚书记的文章让我感触很深,只有下沉一线,才能摸透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联荣说,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心到基层,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忠诚之心、爱民之心、责任之心、敬畏之心,才能走好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3月16日,本报开设《走,到基层去·听民声 知民意 解民忧》栏目,记录我省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走近群众,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的具体实践。当日,本报以《小区流动办公桌 为民服务零距离》为题,报道了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西交通巷社区把办公桌搬到小区公共空间,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暖人场景。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身边有这样聚民心、暖人心的故事,欢迎致电本报0971-8457123新闻热线,或者在西海都市报客户端“记者帮”向记者留言。